欢迎来到上海强生搬家运输有限公司官网!
幻灯片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上海强生搬场运输有限公司 时间:2015-07-01 查看次数:

我国物流业在“十一五”时期取得重大进展,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时期,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仍将处于总量扩张期,增速将以平稳为总的基量扩张期,增速将以平稳为总的基调。“十二五”末期,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回顾 
“十一五”物流业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物流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较快增长,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首先,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规模持续增大,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4万亿元,年均增长21%;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年均增长17.4%;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0年的6.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201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比2005年的18.3%降低0.5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00亿元。
  第二,产业地位进一步明确。过去的五年,是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物流产业地位确立和提升的五年。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将现代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首次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2009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物流业纳入十大调整和振兴产业,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十一五”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物流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支撑,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功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网购物流“爆炸式”增长,2010年网络购物比5年前增长22倍,国内每天流转的快件量高达1000万票,对配套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物流伴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农超对接”等政策的实施而集中释放,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的物流市场快速增长。
  第四,物流企业加速成长。一是市场集中度加快提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0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显示,前50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5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6%。其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二是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群初步形成。截止到2010年,全国拥有A级物流企业1061家,已覆盖大陆地区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区市;各类企业深化兼并重组,行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运输、仓储、货代、快递等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围绕企业需要的专业化物流融合发展,汽车、家电、电子、医药、烟草、图书等行业都基本形成了相应的物流配套服务能力,各类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越库配送、保税物流、邮政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三是物流企业创新发展的态势强劲。物流企业介入代理采购和分销业务,流通企业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务,为制造和商贸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并广泛参与社会化物流服务,引导上下游企业,打造采购、生产、分销及物流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服务体系,共同推进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四是物流企业在重大社会事件中表现突出。如,在北京奥运物流、上海世博物流、广州亚运物流和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抢险救灾中,物流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急物流、军事物流的研究和实践取得新的进展。
  第五,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类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五年累计投资超过10万亿元,年均增长27.7%。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系列政策投入带动下,铁、公、水、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到2010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398.4万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高速公路发展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9万公里以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8358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2.4万公里,五年新增和改善4181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74个,五年建成661个。定期航班机场达176个,五年新增35个。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等物流设施发展较快。北京空港、上海西北、浙江传化、山东盖家沟、上海外高桥、
  苏州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加大对物流业的扶持力度。铁道部规划建设的18个铁路物流中心,已有9个建成投用。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化工危险品库、液体库、冷藏库、期货交割库、电子商务交割库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快速发展。
  第六,物流信息化运用和技术创新取得实效。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显示,已有70.5%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物流企业通过与客户的信息共享、流程对接,加快融入客户供应链体系。在整合海关、交通、商检、质检等电子政务服务的基础上,出现了应用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和进出库安防系统等方面开始应用。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得到推广。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自动拣选等专用物流装备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得到推广;冷藏、配送等专用车辆需求旺盛,叉车、托盘、货架、自动拣选、自动化装备等专用设备加快更新换代。
  第七,物流业政策体系加快完善。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物流业规划和专项子规划,再到物流业发展政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特别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以来,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了33个部门和4个行业协会组成的“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小组”,推动各部门、各级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2011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并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9项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业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研究编制各类专项规划,目前,《粮食物流专项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商贸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年~2011年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已经正式发布。
  挑战
  我国物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物流业在“十一五”时期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物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衡量物流业运行效率的指标――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我国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较大差距。
  其次,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物流网络完整性、协调性、配套性差,整体效率不高。物流市场主体庞杂,企业集中度低,诚信体系缺失,竞争秩序失范等问题比较严重。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物流运作方式与资源、能源和土地消耗及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三,物流业结构性、区域性和行业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普通仓储、公路普货运输等传统服务供大于求,供应链一体化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较慢;城市物流相对发达,农业和农村物流相对落后;国际货物贸易发展很快,但服务贸易滞后;物流资源整合不足,物流业和相关产业互动性不强;应急物流、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等环节比较薄弱。
  第四,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土地、燃油、人力成本等各项物流要素普遍短缺,成本持续攀升,而物流服务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多数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
  第五,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国办发[2011]38号文件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仍有待于各部门提出进一步细化方案并切实抓好落实,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尚未贯彻到具体的经济管理环节,现行体制设计和政策思路与物流业运作模式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展望
  “十二五”物流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时期,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仍将处于总量扩张期,增速将以平稳为总的基调。“十二五”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物流业不仅要支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更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来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减轻社会经济过度依赖规模增长的压力。
  到“十二五”末期,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根据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大力推进物流需求社会化。积极培育适应客户需求的物流企业群体,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整合优化物流设施设备,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有新的突破。物流市场环境得到优化,行业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下降。物流业在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基础。
  第一,继续大力推进物流社会化。整合工业、商贸业和农业等产业物流需求,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分立物流职能,整合外包物流业务,推进工业物流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重视商贸物流配送系统建设,支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增加物流功能,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水平。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开展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发展农产品进城,农资、农机和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的服务方式,改善农业和农村物流条件。鼓励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加强合作、融合发展,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培育壮大物流企业群体。加大物流企业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分离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支持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物流领域。支持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在专业服务领域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扶持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健康发展。
  第三,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和配套。扩大铁路和水路干线运输比重,发挥公路集疏运与城市配送的功能,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根据货运中转、商品配送和生产需要,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加强铁路、机场、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等物流节点设施建设,通过整合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效能。国家应该像对待供水、供电和城市公交系统那样,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重视区域、城乡和国际物流。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积极推进不同地区物流领域交流与合作,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体系,注重农村物流系统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和农资物流。围绕产业园区、商贸园区、物流园区布局物流功能,推动物流集聚区发展。扩大物流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运作模式和技术装备。构建与周边国家和其它国家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增加货物贸易中的物流服务比重。为我国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和工程企业“走出去”提供物流服务,逐步建立适应全球化环境的国际物流体系。
  第五,支持物流技术创新应用。紧紧把握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大力提高物流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密切关注新兴技术、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应用的步伐。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发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物联网应用,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支持物流业一体化运作。
  第六,鼓励物流绿色化运作。加快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引导物流企业加快选用节能环保车辆、新能源汽车和物流设施;加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优化运输组织,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扶持发展集装单元技术,积极推广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加强绿色物流评价,运用政策杠杆调动企业节能环保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的应急物流,尽快形成应急物流体系。通过开展回收物流、逆向物流,优化废弃物、返退货的收集、运输、循环利用、最终处置方法,加快构建低环境负担的循环物流系统。
  第七,努力营造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形成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合力,为物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物流业立法问题,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坚持物流业市场化改革和体制创新,着力构建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加强物流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保护产业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出发,研究制定物流产业安全的相关规则。
  第八,加强行业自律和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着力做好行业基础性工作。继续完善行业统计制度,加强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统计调查工作。有序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按规划做好物流标准制定和已有标准的宣贯工作。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信用资源整合和共享,搞好行业自律。完善物流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

 

相关文章